编者按: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全体中层干部和部分党支部书记,奔赴红旗渠、延安、贵州、昆山、深圳等红色革命基地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进修学习。为集中展现各支小分队学习开展情况,特别策划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暑期专辑,邀请各小分队围绕主题撰写心得体会,为学员和师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平台。
坚定文化自信 致力民族复兴
——殷墟博物馆参观学习体会
基建处副处长 毕英民
作为一个生长于中州大地的河南人,从小就知道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殷墟,还有甲骨文、司母戊鼎,遗憾的是始终也没有机会身临其境一探真容。幸运地是,学校党委暑假组织的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赴红旗渠干部学院专题进修班使我得以弥补多年以来的缺憾。7月10日下午,我们一行45人来到了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河南省安阳市,出了高铁站,大家直奔殷墟博物馆。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对习总书记在2011年说过的这样一段话一直印象深刻。总书记说道:“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星辰,产生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我也很想去看一看安阳的殷墟,去中原大地寻根问祖。”一路上我想,总书记期待来殷墟寻的“根”到底指的是什么?
据讲解员介绍,殷墟的发掘,几乎完全改变了传统史观中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面貌,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为商周考古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也起到了基点作用,填补了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之间的空白,完善了商代的编年框架。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表明,殷墟时期的手工业空前发达,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工艺水平极高。我们看到,殷墟出土的商代马车结构精致复杂,体现出高超的机械、青铜铸造等技术。
最能表明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的,莫过于号称“一片甲骨惊天下”、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的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漫长的人类史进程中,曾经有过短暂辉煌的古代文明一一陨落,唯有华夏文明依然光辉灿烂地闪耀在世界的东方。习总书记说过:“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和现在的字,基本结构没有什么变化,所以这个传承它真正是一种中华基因。”看到殷墟出土的大量珍贵甲骨文遗产,再回思习总书记所说的来安阳寻根的话语,我不禁思绪万千。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78次提到了“文化”,特别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他更是把文化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度强调文化自信和做好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他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华夏文明之根深深盘曲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鼓励大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根深才能枝叶茂,大厦全靠基础牢。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近年来,中国文化正带着自信,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了516所孔子学院,受众亿人次,中国文化走向全球,已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强大力量和新鲜血液。从2014年APEC峰会到2016年G20峰会,再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上月刚刚圆满闭幕的上合峰会,在一次次主场外交重大活动中,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惊艳世界。
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让我们还来不及对如此丰富的内容细细品味。在为祖先所创造的深厚文化积淀倍感自豪的同时,我也是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当然,总是沉浸在对过去的回顾与自豪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需要展望未来,把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有效地落实到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当中。尤其是要教育和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做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做伟大时代的热情讴歌者,激情吹响先进文化的奋进号角,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