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师者丨何畏:思政课,这样焕发青春光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5-07浏览次数:2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三尺讲坛,一生情怀。选择成为一名南航教师,就选择了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责任和坚守。平凡来自夜以继日的传道受业解惑,伟大来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一直以来,广大南航老师坚守教学一线,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立德树人,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的同时,他们自己和一门门课程,也成为了学生难忘的大学记忆。

在全校落实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成果之际,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联合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联合策划“南航师者”专题报道,邀请教师代表结合职业初心和教学实践,畅谈作为一名南航老师的责任与担当。欢迎广大老师积极投稿,共同学习借鉴、分享交流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

在第十四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中,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畏教授脱颖而出,成功当选。“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是江苏团省委、江苏省青联授予江苏青年的最高荣誉,每年从全省各行各业青年模范人物中经过多轮评审,评选出20名优秀青年代表获此荣誉。今天的“南航师者”让我们走进何畏教授,看她如何将“思政课上得学生爱听,让思政课焕发青春光彩 ”。


思政课,这样焕发青春光彩

——记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何畏


她曾以全校第一的票数赢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最具人气导师”,她所教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被学生网评为“最值得听的课程”,她将思政课上得学生爱听,让思政课焕发青春光彩 。她就是第十四届“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畏教授。


“上理论课一定要以理服人”


在校内“评师网”上,何畏的好评如潮,上过她课的学生,很多都成为她的“粉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提到思政课却直言“压力很大”。

这么“不自信”的何畏,跟平时课堂上神采飞扬、优雅智慧的形象似乎有点反差。“何老师晚上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要么是因为没找到更新更好的案例,要么是因为课程备得精彩迫不及待想与同学分享而兴奋。”同事魏伟说,在何畏看来,“备课无止境”。

“课堂场面的热闹不是我的目标。”何畏在课堂上娓娓道来,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触及学生内心,春风化雨把道理讲得“入脑入心”。

同一门课上了8年,每一次课前,何畏仍会精心设计教学,反复打磨教案,使用最新的时事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案例。

为何备课需要花这么多精力?“课上有时候学生会提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我从不回避矛盾,而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何畏说,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刻苦钻研基本理论,“我讲的道理首先必须是自己所信,经过认真研究,列举的事例、数据都要保证可靠”。

有的学生比较关心生态问题,提出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生态环境好?“我首先摆事实:上世纪在西方国家发生八大公害事件,其中,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几天内死亡人数达4000人;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何畏认为,生态危机分为三种,即一般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生态问题。一般生态问题是非制度性非政策性的生态问题;资本主义生态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带来的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社会主义生态问题不是制度的必然结果,而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所秉持的一种发展理念所决定的。她条分缕析,步步推进,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


“希望学生从课堂获得力量”


“分析问题就像解谜。谜面很丰富,但解谜基本方法只有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这是南航材料学院一名学生在听完何畏一学期课后的感想。

最近的课上有同学问,如何看待巴黎圣母院失火后有人提起圆明园?何畏侃侃而谈——我们必须铭记历史,中华民族自古热爱和平,中国共产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始终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统一在一起,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圆明园遗址公园在官微上写道: ‘愿世上所有文物都能远离灾祸,代代相传。’这样的发声令全世界肃然起敬。”何畏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我们要努力把这样的集体智慧转化为个人智慧。

是什么促使她全身心投入思政课教学?何畏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一次,她问一个女生的理想是什么?她回答,在阅兵式上看到自己设计的飞机。面对这样怀揣航空报国梦的学生,何畏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立志要用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感染青年学生,引导他们过上有意义的幸福生活。何畏最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同学从她的课上汲取生活和奋斗力量。

曾有外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听了何畏“平凡岗位与崇高价值”的一节课后,给她发来长长的微信:“再平凡的岗位都有自身的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坚守岗位,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尽力完成每一个任务。”


用坚定信仰感染每一位学生


何畏团队最近打造推出新的通识课《理解中国》。这是一门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回答青年学生心中疑问的新课。“只有帮助他们去建构看待社会的视野,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中国、认同中国,从而热爱自己的祖国。”何畏告诉记者,课程组的微信群起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每天大家有了新的想法都会发在群里,常常半夜都还在分享交流。

课程融入年轻人关心的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比如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何畏举例说,康熙皇帝非常热爱自然科学,曾找传教士花10年时间绘制中国地图,藏于深宫大院。康熙好学,却让科学停留在一己之好上,没有把科学知识传播开来,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马克思认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中国近代之所以积贫积弱,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屡次与科学革命失之交臂,没有把先进知识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用年轻人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讲给年轻人听,通过青春的激荡和回应,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光彩。何畏带领学生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定期组织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党的最新理论,场场爆满。

何畏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老一辈革命者,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献给他们所认定的信仰,才有了新中国,现在到了我们接过接力棒继续勇敢奔跑的时刻。” 她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鲜明的人格魅力感染一批又一批学生,把青春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